【資本集團看法】中國風險升溫對投資者意味著甚麼?
【資本集團看法】中國風險升溫對投資者意味著甚麼?
(本文由資本集團Capital Group提供)瞭解資本集團
重點提要
■ 中國收緊對科技和民營教育企業的監管,導致國內股市大跌。
■ 中國政府認為加大監管力度有助維持國家社會經濟穩定及鞏固國家安全。
■ 雖然中國股市遭到拋售,但仍然是典型有利審慎選股者的市場,優質企業和持續創新不斷湧現。我們必須根據個別企業的情況進行投資,方能輕鬆駕馭形勢。
隨著監管壓力增加,中國股市在7月份重挫,獲十年來單月最大跌幅之一。股市急跌令投資者關注中國股票的投資風險和展望。
最新的觸發事件是中國推行新政策,對私人課外輔導行業實施新的限制。中國監管機構亦在最近數月對企業施加反壟斷罰款,禁止科技公司的併購活動,並重視網路安全。近期通過的《數據安全法》將於9月生效。
資本集團基金經理團隊在中國投資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趁此次事件大家將焦點放在中國市場時,分享他們對中國近期發展和潛在投資啟示的看法。
針對教育和科技行業的法規新規定
從廣泛的社會經濟環境來看,中國政府希望社會和經濟維持穩定。教育、醫療保健和房地產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各個環節都必須處於可負擔的水平,否則可能受到嚴格監管。中國的另一項主要目標是維護國家安全,意味著對資料加以控制,並在科技方面實現高度自主。
中國希望進一步建立和加強國內經濟的實力,「雙循環」戰略已經明確提出這項目標;由於美國對電信巨擘華為頒佈禁令並要求其他國家跟隨,更令科技自主成為當務之急。資本集團始終認為,中國當局希望支持有能力在科技和醫療保健等多個領域建立能與跨國對手匹敵的企業,同時亦希望確保企業在資料隱私等敏感問題方面能夠遵循政府指引。
中央希望加大控制力度,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政府有意懲罰獲利豐厚的企業,亦不代表將大幅限制國內一些最成功企業的盈利能力。
探討若干受到重點監管的領域,如互聯網平台
對於互聯網平台營運商,監管目標可能是遏止壟斷和寡佔的能力及行為,例如迫使商店簽訂獨家合約,以及限制掠奪性的行銷策略。資本集團認為,這一輪監管行動的目標是促進競爭並創造有利於小型企業蓬勃發展的環境,從而令不論是B2C或是B2B領域的產品,消費者都能受惠其較低的價格。
這意味著佔主導地位的互聯網公司必須向競爭對手開放以行動裝置為主的互聯網平台。潛在的收購活動可能受到更嚴格審核。長遠而言,增加競爭可推動良性發展,但短期內或許會造成較大的盈利波動。
在資料方面,自2017年《網絡安全法》生效以來,政府日益重視對網絡安全和資料隱私的要求。自此,中國在多個領域實施和草擬的新法例日趨嚴謹,包括中國雲端基礎設施執行本地化須符合國家標準,如需在境內儲存資料,則要加強個人資料安全和保障等。
對企業產生的潛在影響可能包括修改法例,與歐盟近期針對獲取和使用個人資料以及資料儲存地點所頒佈的法例相若。如此一來,更多企業可能就地設立基建設施,在國內對資料採取分隔安排(即規定資料只限特定人士使用或僅供指定用途),甚至使中國企業傾向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
線上教育行業的情況如何?課後補習機構基本上遭到全面整頓,另外有哪些領域可能受到波及?
中國國務院下令,在市值達1,000億美元的課外輔導行業教授學校課程的公司必須轉型為非營利性質,並禁止進行首次公開招股或招攬外資。
政府認為這些營利教育機構拉大經濟差距,因為優秀教師離開公立學校,轉投入薪酬較高的課外補習機構,損害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課後輔導亦導致學習時間延長。
線上教育行業的遭遇無疑會出現在其他行業,例如是電玩遊戲和串流服務,據報這些產業面臨更多新規定的壓力。政府已實施一系列限制措施,減少學生和年輕人投放在線上遊戲和串流的時間。對民營企業來說,這或許會導致每用戶平均收入下降,拖累盈利並增加合規成本。
對於另一個重點監管領域「住屋市場」的影響看法
隨著當局設法遏止國內金融體系的風險和債務過高,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監管壓力將持續增加。政府的焦點是未來經濟成長,而房價過高會降低住屋的可負擔水平,繼而導致部分家庭減少生育而非多生子女,而此時官方因應國家人口老化而取消一胎政策。
展望未來,某些地區或城市可能會推出房價限制措施。在收購更多土地或發展項目方面,開發商亦可能必須滿足若干財務要求。倘若出現這種情況,企業的長期投資資本回報率可能會下降,影響其估值。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或許會轉型為準公用事業,盈利將受到控制及規管。
預計是否會有進一步的監管行動?
資本集團預料中國政府會陸續提出更多監管措施,如:消費融資、線上遊戲和行動應用程式等領域。
在某些領域(例如網路安全和數位商務),當前的規則制訂和執法嚴格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逼歐美為監管數位經濟和保障消費者所作出的措施。
因此,短期內中國股市的波動或許會繼續上升,可能壓低估值和推高風險溢價。目前的困境使資本集團在中國投資時,更加需要對企業逐一進行深入研究。對於擅長由下而上進行基本面研究分析的資本集團,面對中國股市的急劇拋售潮,仍試圖從中發掘具投資潛力且獨一無二的企業,這類公司的市佔率擁有主導地位,其絕對估值在當前的價位下明顯更具吸引力。
哪些行業可以受惠於近期的政策逆轉和監管行動?
雖然某些企業和產業面對較高的不確定性,但與政府重點策略較為一致的其他商業範疇則有望迎來投資機會。以下是幾個例子:
綠色能源是重點行業,有助引領中國邁向乾淨能源的企業可以通過投資增加而受惠。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的優先重點,而中國也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包括制訂旨在減少煤炭和增加天然氣使用量的政策。中國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污染在過去十年導致生育率下降,因此要優先處理淨化空氣的問題。
電動車亦與減少排放和污染的目標息息相關。電動車需要的零件數量遠低於內燃引擎車輛,而且除了製造規模外,電動車的價格更加取決於電池成本。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優勢在於補貼、資金成本較低、國內的電池和電池隔膜發展進程以及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因此,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國,有望在全球電動車市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人在中國獲得優質醫療服務,對外國進口藥物的依賴減少,製藥和醫療創新自2015年以來成為重點領域。監管改革大幅改善中國內外企業面對的市場格局,並有助中國與全球標準的距離收窄。大量曾在歐美接受教育及╱或工作的中國科學家回流,有助於藥物研發、測試和製造方面打造世界級的企業,這亦吸引了大量的風險資本。
進口替代是中國減少依賴外國供應商的關鍵部署,亦是政府「雙循環」戰略的一環。進口替代涉及大量行業,而半導體產業佔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政府致力提高在半導體設計和製造方面的實力,特別是由於美國對電信巨擘華為頒佈禁令並要求其他國家一同遵守。
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亦是中國政府戰略投資的重要領域。這些發展較慢的行業及以企業為主的公司,一方面可以受惠於投資增加,另一方面可迴避以消費者為主的科技公司所承受的監管壓力。
中國是否關心國內股市和企業盈利能力?
根據資本集團在中國投資的經驗,認為即使無法清晰掌握中國官員的目標,但中國政府對市場的關注非常敏感。在這次拋售潮中,中國官員代表積極接觸國際投資銀行和其他市場人士,亦盡力緩和市場的憂慮情緒,重申中國政府會繼續支持股市和民營企業,包括在國外上市的企業,並強調進一步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的承諾。
最新一輪的市場波動突顯中國投資涉及較大風險。資本集團投資中國已接近30年,資本集團認為在監管浪潮高低起伏和經濟下行時仍有可能發掘利好的投資機會。中國股市仍然是典型有利審慎選股者的市場,優質企業和持續創新不斷湧現,因此必須根據個別企業的情況進行投資,方能輕鬆駕馭形勢。
以上內容若涉及個股、類股或產業,僅為參考舉例,不代表個股、類股或產業推薦,且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亦不一定為基金未來之持股。
資料來源(除特別說明):資本集團,中租投顧整理,以上資料時間(除特別說明):2021/8/19